电脑人用语趣解
瘟95(闻酒舞)
Win95的中文谐音。许多玩家对Win95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操作系统,Bill Gates大局已定,你非得用它不可,称它“瘟95”或“闻酒舞”实在透着几分无奈。
Unix
这个名称极具幽默性。Unix是一种操作系统的名称,它原来称Multics,是一个可以让许多人(Multi是多的意思)同时使用的操作系统。而Unix按其意则为单个人(Uni为单一的意思)的操作系统。结果Multics失败,而Unix却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多用户操作系统,这不是太富有戏剧性了吗?
猫(Modem)
Modem(调制解调器)的谐音,拨号上网必需的工具,是广大上网朋友们对它的爱称。
鼠标(Mouse)
外形像小老鼠,拖着长长的尾巴,行动灵活,在屏幕上窜来窜去。谁说你鼠目寸光,透过视窗你紧盯丰盛的菜单,咬住不放。
“机”的谐音,如主机、电话总机、打印机等,是资深的电脑迷对它们的爱称。
小地鼠(Gopher)
这个名称很有意思,它是WWW的前身,来自英文“Go Everywhere”的转音,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开发出来的,它可以用文字菜单的形式,让使用者到各个地方搜寻资料,就像小地鼠一样,四处乱钻。Gopher是不是比Go Everywhere更贴切更形象呢?可惜的是,它生不逢时,蜘蛛网(WWW)的势力太大,限制了它的发展。
雅虎(Yahoo)
这曾是一只在英文的互联网上我们中国人的拦路“虎”(一个很优秀的搜索引擎),如今我们也能深入虎穴,捕得虎子,一展身手了。
搜狐(Sohoo)
这只狐仙是中文网站搜索的精灵,是中国人自己的网络神探,已经无需借助“虎”(Yahoo)威来摆平其它动物了。
网虫
对Internet极度着迷的人,因为上网时间过多,醉心于网络带来的丰富信息里,痴迷在网络的精彩世界中,就好像仅在网上生存一样,所以被人们戏称为“网虫”,他们是一个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
大虾
就是“大侠”,最早源于武侠小说,这里特指在某一方面水平很高的“专家”,多见于求助信中。这是一群深谙网络软件的网迷,因为长时间在电脑前操作,身体躬成虾一样,故得此雅名。
伊妹儿(E-Mail)
英文E-Mail(电子邮件)的译音。因为电子邮件方便快捷,线民们对这种通信方式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此“伊妹儿”也就成了电子邮件的昵称。
斑竹
BBS的常客对“版主”的戏称。在BBS中,某一论坛版成功与否,版主的作用功不可没,所以当好“斑竹”可不容易。
酱子
BBS上贴出的信中多见的一个词,实际上是“这样子”的一个连音缩写。
小甜饼(Cookie)
冲浪的朋友每当访问一个新站点时,经常会遇到该网点服务器发过来的Cookie,它实际上是你所访问的服务器请求放在你的电脑上的一小段文本,用来在你的机器上存储和检索信息,从而为扩展其基于网络Client/Server应用程序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泥巴(Mud)
英文MUD的直译,而这里的MUD是Multiple User Dimension(多用户世界)或Multiple User Dialogue(多用户对话)或Multiple User Dungeon(多用户地下城)的缩写,实际上是一种在Internet上多人参与、全世界最流行的网上角色扮演类游戏,它提供给网迷们的自由是一般角色扮演类所不能比拟的,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可以限制他们的行动,也因为人们对这种游戏的喜爱,一旦参与其中多不能自拔,故戏称“泥巴”或“泥塘”。
东东
儿童语言中“东西”的意思,略带褒义,当某个网虫有某些心得,想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多自称有个好“东东”。
灌水
在BBS上贴文章称为“灌水”。在早期的BBS系统中,因为资源有限,对文章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文章就叫“灌水”,也就是被版主列为删除名单的文章。最近因为BBS发展较快,站点较多,对文章的限制已经放松许多,许多小的站点为了活跃版面甚至公开声称欢迎“灌水”,因而“灌水”已经成了向BBS贴文章的通称。
(广东 孙兵)

 

黑客(HACKER)
由英文动词HACK演变而来,HACK(原意是用刀斧砍劈)加上ER,指动作卤莽、欠深思熟虑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干蛮牛闯瓷器店的事。人们把那些不经允许私自闯入计算机系统的不速之客称为黑客。黑客们通常都是些智力超群、很有心计的人,否则怎么能破解计算机系统密码,私闯像美国国防部那样高度机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呢?
DEBUG
DUB是虫子的意思,DEBUG即去除虫子。据说由电子管制成的早期计算机(即第一代计算机)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引来很多小虫子,导致机器故障,工程师只好捉虫子(DEBUG)。久而久之,DEBUG就成为排除故障的代名词。80年代的DOS操作系统就把系统的诊断程序叫作DEBUG,而把计算机系统的一切缺陷统称为BUG。为了节省内存空间,用两个字节表达年份,19XX简称为XX,到2000年计算机将分不清00是指1900还是2000的灾难性事件,就有了“千年虫”的称号。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
妙极了!英文和汉语拼音的缩写都是三个W。英文意思是世界范围的蛛网式网络,名副其实。但不同的人将它作不同的解释:女权主义说它是Women Win the World(妇女赢得世界);对互联网蜗牛般速度十分不耐烦的网虫将其骂为World Wide Waiting(全世界在等待);对美国总统来说,WWW应该是World Wide Wave(世界风波);有人说特别检查官斯塔尔在互联网上搞World Wide War(世界大战);制酒商希望Wine Won the World(酒类统治世界);经营因特网的服务公司(ISP)则希望自己的公司是World Wide Wonderful(世界精品)……但愿WWW能如各人所愿,供大家所需。
(广西 曾里)
软件安装时提示
Welcome to the XXX Setup program. This program will install XXX on your computer.
欢迎使用XXX安装程序,此程序将把XXX程序安装在你的计算机上。
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you exit all windows programs before running this Setup program.
强烈建议你运行本安装程序之前先退出所有Windows应用程序。
Click Cancel to quit Setup and then close any programs you are running. Click Next to continus with the Setup program.
单击“取消”以退出安装,然后关闭正在运行的其它程序,单击“下一步”将继续安装过程。
WARNING:This program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 and international treaties.
警告:本程序受版权法和国际条约的保护。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of this program, or any portion of it, may result in severe civil and criminal penalties, and will be prosecut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possible under law.
未经合法授权而复制、散发此程序或其中的任何部分,导致严重民法和刑事后果,将以法律最大限度内予以起诉。
(安徽 岳东辉)
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
□河北 左巍
通常提到硬盘性能参数时都从容量、平均寻道时间、转速、硬盘高速缓存、硬盘数据传输率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中,硬盘的数据传输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数据传输率;一个是内部数据传输率。一般对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介绍比较多,而不太注意内部数据传输率。硬盘厂家一般都标明自己是ULTRA DMA33硬盘,其指的就是外部数据传输率达到33MB/S,而对于内部数据传输率只字不提。
其实,内部数据传输率,即硬盘将数据记录在盘上的速度,是相对于外部数据传输率,即主机通过硬盘控制器将数据传给硬盘的速度来说的。由于目前各个厂家的硬盘在转速、容量、寻道时间、硬盘高速缓存差不多,就连外部数据传输率也竞相采用ULTRA DMA33协议将其提高到33MB/S。但是内部数据传输率却因品牌和类型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影响内部数据传输率的主要因素有:
1.转速:转速越高,单位时间内访问的扇区就越多。A盘转速5400PM,B盘转速7200PM。如果A、B盘的位密度相同,最外圈的扇区是S,每个扇区是512B,那么A盘每转动一周,最外圈的数据传输率理论上达到S*512*5400/60,B盘最外圈数据传输率理论上达到S*512*7200/60,可见理论上B盘比A盘的数据传输率提高约1.3倍。
2.位密度:位密度越高,盘片转动相对的就越多。提高位密度就是提高单碟容量,单碟容量大了,相对盘上的磁道就多了,磁道上可存放更多的扇区数,扇区数增加就等于增加了单位时间可读写的扇区数,也就是提高了上面S值。这和提高转速功能是一个道理。由于磁道数增加了,同时也反映了磁头在单位时间内可搜索更多的磁道,缩短了平均寻道时间。
3.信号处理技术:以MR磁头技术、PRML读取通道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为基础信号处理技术越强,则转速及位密度提高幅度越大。
目前各大硬盘生产厂家,主要是靠提高单碟容量来提高位密度。单碟容量越大,位密度越高,内部数据传输率越大。据资料显示,目前单碟容量最高达到3.4GB。同时提高转速也可以提高内部数据传输率,例如将转速提高到7200PM。但高速旋转的硬盘,引起的问题也较多。
常见硬盘系列一览表
品牌 型号 容量 单碟容量 转速 内部数据传输率
希捷 金牌6451 6.45GB 2.1GB 5400PM 8.98MB/S
希捷 大灰熊9140 9.1GB 2.1GB 7200PM 14.5MB/S
昆腾 火球SE4.3 4.3GB 2.1GB 5400PM 10.9MB/S
迈拓 钻石四代 2.8GB 2.88GB 5400PM 13.6MB/S
迈拓 钻石五代 3.4GB 3.4GB 5400PM 16.6MB/S
迈拓 金钻石 7.5GB 2.5GB 7200PM 19.6MB/S
通过上表看出,转速相同的情况下,单碟容量越大,则内部数据传输率越高。在单碟容量相同的情况下,转速越高,则内部数据传输率也就越高。在转速和单碟容量相差不大情况下,由于新硬盘采用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其内部数据传输率也会较高。
由于硬盘的读写速度相对于CPU、内存、总线来说是比较慢的,而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比内部数据传输率要高的多,因此,机器整体性能高低是由硬盘子系统直接决定的,而决定硬盘数据传输率的又是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所以,提高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是对于系统整体性能最直接、最明显的提高。随着下一代硬盘接口标准ULTRA DMA 66的即将出现,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可达到66MB/S,而其内部数据传输率问题将显得更重要。
透过Photoshop5.0滤镜
□北京 映山红我们往往会在Photoshop五彩缤纷的滤色镜效果中留连忘返。确实,那些意想之外的特技能够为一张平平常常的照片加上一种梦幻般的境界,不只让我们自己惊讶,还会赢得朋友们对你的羡慕与尊敬。
然而,我要告诫你的是:Photoshop滤色镜最容易使用,但是也最难创新。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能够使用Photoshop滤色镜完成和你一模一样的效果,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运用滤色镜来编辑你的照片,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你的秘密,当然也就不会再用羡慕或者是尊敬的眼光注视你了。是不是很残酷?
所以,我们只有时刻抱着创新的精神,才能赢回失去的尊重。本篇正是要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滤色镜,从而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的途径。
也许它们并不是最新的方法,但至少能开拓一下朋友们的眼界和思路:哦,原来还可以这样使用滤镜!
一、 局部变形法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习惯使滤镜效果作用于整个图像,后来我却发现,偶而在图像的局部进行变形操作更加有益于表现主题。局部变形法需要我们分析地对待一幅源图像,何处细节需要保留,何处细节需要改变,以什么效果来改变等等。分析之中,自然而然地将你个人的审美情趣加了进去,于是因你特别的情趣,而产生特别的效果。下面试举两例。
例一:
(1)打开一个源图像(见题图);
(2)激活工具箱中的椭圆形选取工具,并在图像中画出一块圆形选取区域;
(3)现在我们试试在圆形选取区域内“挖掉”一块,从而形成一个空心圆选取区域。
a.使椭圆形选取工具呈激活状态;
b.按下<Alt>键不放(如果你使用的是Photoshop4.0版本,则按下<Ctrl>键),在选取工具的“+”字光标右下角将会出现一个“-”号,这时在前面所画的圆形选取区域内再画出一个小一点的圆形选取区域,则原来的选取区域变成了一个空心圆(图1);
(4)执行“Select”→“Feather”命令调出“Feather Selection”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Feather Radius”输入框中输入“16”,然后单击<OK>命令按钮。
本步骤意在虚化选取区域的边缘,使得图像变形部分和不变形部分有一个平滑的过渡,而不至于太生硬了。当图像中没有选取区域时,滤镜作用于整个图像;如果有选取区域,则只在该选取区域内有效(这个规律也适合其它工具的操作)。
(5)执行“Filter”→“Sketch”→“Note Paper”命令调出“Note Paper”对话框(图2)。
(6)设置完毕后单击<OK>命令按钮。
(7)执行“Select”→“Inverse”命令,使选取区域反选(有经验者也可用其它简便方法)。
(8)设置前景色为黑色,然后用毛笔工具将图像四周的背景涂黑(因为各种操作只在选取区域内有效,所以你在涂黑背景时,即使笔触稍稍超过选取区域的线框也没有多大关系)。
(9)按 <Ctrl>+<D>去掉选取框,最终可得如下效果(图3)。
例二:
(1)打开一个数字化照片(你也可以将自己的照片直接扫描到Photoshop中);
(2)用套索工具将人物肖像选取出来(图4);
(3)执行“Select”→“Inverse”命令使选取区域反选;
(4)执行“Filter”→“Blur”→“Radial Blur”命令,调出“Radial Blur”对话框(图5);
(5)如图设置完毕后单击<OK>命令按钮,然后按<Ctrl>+<D>去掉选取框即可得到图6的效果。
二、在通道里使用滤镜
在单个的色彩通道里,使用校正性滤色镜(模糊、锐化等变形效果不是很强烈的滤镜),往往能校正扫描图像时产生的一些缺陷;如果是使用破坏性滤色镜(对源图像产生破坏性变形的一些滤镜),则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觉。
例三:
(1)打开一个灰度图(图7);
(2)执行“Image”→“Mode”→“RGB Color”命令,将灰度图转换成RGB图像;
(3)执行“Window”→“Show Channels”命令,调出通道调色板;
(4)在通道调色板上单击“Green”通道,使其成为当前通道;
(5)执行“Filter”→“Sketch”→“Graphic Pen”命令,调出“Graphic Pen”对话框(图8);
(6)设置完毕后单击<OK>命令按钮;
(7)在“Blue”通道里进行同样的操作;然后在通道调色板上单击“RGB”混合通道,便可看到图9的效果(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或者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它是一个彩色铅笔效果的图像)。
三、滤镜联合:一加一不等于二
最明智的办法是将滤镜联合起来运用。不同的滤镜组合,远非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它产生的效果千变万化。至于结局的好坏,创意的优劣,则一半取决于你对Photoshop的了解,一半取决于你的运气。下面也有两个例子,第一个是通过三个滤镜的组合产生的纹理图,第二个是用两个滤镜组合产生的文字特效。
例四:
(1)执行“File”→“New”命令创建一个新图像;
(2)执行“Filter”→“Noise”→“Add Noise”命令,调出“Add Noise”对话框(图10);
(3)设置完毕之后单击<OK>命令按钮;
(4)执行“Filter”→“Pixelate”→“Color Halftone”命令,调出“Color Halftone”对话框(图11);
(5)设置完毕单击<OK>,可得到图12的效果图;
(6)执行“Filter”→“Stylize”→“Emboss”命令,调出“Emboss”对话框(图13);
(7)设置完毕后单击<OK>,即可得到图14的纹理效果图。
例五:
(1)创建一个新图像,并用植字工具在新图像上输入一个“滤”字(朋友们可在植字对话框中自己把握字的字体、大小、颜色等属性);
(2)执行“Filter”→“Blur”→“Gaussian Blur”命令,调出“Gaussian Blur”对话框(图15);
(3)设置完毕后单击<OK>,得图16模糊效果;
(4)执行“Filter”→“Stylize”→“Find Edges”命令,“Find Edges”是一个直接执行的命令,没有对话框,执行完该命令后,可得到图17立体金属字效果。
是不是有点太简单了?其实,许多电脑美术字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四、Photoshop5.0新增滤镜:3D Transform Filter
Photoshop升级到4.0时,一口气增加了四十多个滤镜,也许我们还能依稀记得刚刚升级之时,如何兴奋地将那些新增滤镜研究来研究去的情景吧。与此不同的是,Photoshop5.0版本中,滤镜的升级非常冷清,我前前后后地数了一遍,只发现一个新增的滤镜,它就是3D Transform Filter(三维转换滤镜)。
三维转换滤镜让我们将图像映射到一个立方体、球体或一个圆柱体上,通过移动、旋转、缩放等操作,使得一个平面二维图形看起来更像一个立体图像。
然而,我对它的评价并不是太好:它只是一个极好的想法,而不是一个成熟的滤镜。
它主要的缺陷有以下三点:
(1)不能将图像映射到立体框架的每个面上,也就是说,图像只被覆盖到半个立方体、球体或圆柱体上,我们只有将这个立体框架旋转后才能找到立体的感觉,而另一半立体的灰面则使我们尴尬。
(2)对立体框架的编辑功能非常弱,我们只能在圆柱体(如果选中球体或立方体,则锚点编辑工具不能被激活)上增加锚点,并且只能作对称的变形。
(3)在将图像转换为三维立体时,没有相应的灯光变化,因而立体感不是很强。
虽然3D Transform滤镜有以上的不足,我还是打算向朋友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使用方法。这是因为:其一,它是5.0版本中唯一新增的一个滤镜;其二,它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滤镜,虽然它有着许多的不足,但毕竟是继Lighting Effects Filter(灯光特技滤镜)之后,Photoshop向立体图像领域的又一次迈进。
例六:
(1)打开一个图像文件(图18);
(2)执行“Filter”→“Render”→“3D Transform”命令,调出3D Transform对话框(图19);
(3)单击“圆柱体工具”使其被激活,然后在预视图像上画出一个适当大小的圆柱体框架来;
(4)单击“增加锚点工具”使其被激活,然后在圆柱体框架的右边框上单击两次以增加两个新锚点;
(5)单击“锚点转换工具”使其被激活,然后用这个工具将刚刚增加的两个锚点,一个向左移动,一个向右移动;
(6)单击“旋转工具”将图像映射到立体框架上,并拖动立体图像使其旋转一定的角度;
(7)单击<Options>命令按钮,调出“Options”对话框(图20);
(8)单击“Display Background”选项,使其前面复选框中的对号消失,单击<OK>,退出“Options”对话框;再次单击<OK>退出“3D Transform”对话框,便可得到图21的效果。 
冬季版光盘实用软件
最棒的MIDI播放器
软件名称 vanBasco's MIDI Player
光盘目录 \Share\Video\MIDIPlayer
文章作者 天津 Roger
对于象我这种口袋里缺“钱”的人来说,电脑里最可以省的似乎就是声卡了。可是,廉价的声卡所发出来的叮叮咚咚声又实在是难以尽如人意。于是,“软波表"便成了我等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最近,获得vanBasco's MIDI Player(Ver 1.04)之后,欣喜之余,介绍给大家共享。
这款MIDI播放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仅能支持一般的标准MIDI (mid)、微软的RMID (rmi),居然还支持Karaok (kar)!打开vanBasco's MIDI Player之后,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非常实用,高效又不失复古的木制平台。它由一个模拟钢琴键盘、一个有着非常直观形象的按钮的数字显示面板、一个16音轨的控制台和一个可以“Always on top”的文本信息窗口四个部分组成。当播放内含有Karaok歌词信息的MIDI曲时,染色字幕便会在文本信息窗口内一行行的显示出来,如果你喜欢,还可以直接将整首的歌词复制到剪贴板中,留作日后整理收集之用。就算播放的是普通的MIDI曲,这个文本信息窗口也可以完整的显示出乐曲内含的全部文字资料,如版权信息、作者情况、配器名称等等。另外,你也可以在一首普通的MIDI曲中选择任何一个音轨,通过16音轨控制台对其音量进行隐去或加强的操作。
vanBasco's MIDI Player提供了一个体贴的设置窗口,在"Output"(输出设备)中,可以选择你的MIDI输出驱动设备。当然了,如果你有那个黄金插脚的AWE 64或者是任何一款带它个6兆、8兆ROM的PCI声卡的话,不用说你都会知道选什么,而象我等这班靠“软波表”出来混的人,则可以根据自己耳朵的好恶来选择Yamaha、Roland、WinGroove或者是随便其他什么“软”设备。那么相应的,在“Reset Mode”(复位模式)中,“GS”对应的是与Roland GS合成器相兼容的的设备以及在GS模式下工作的XG设备。“XG”对应的则正是在XG模式下工作的Yamaha XG设备,而“Windows”对应的最好是像AWE32这样的合成声卡。如果你的输出设备与GS和XG模式都不兼容的话,那么就选择GM(Genaral MIDI)模式吧。
一切设置正确后,就可以端坐下来欣赏MIDI曲了。不过要记住,这个软件只有30天的“活头”。*%
Windows95以其强大的功能、漂亮而实用的图形界面的确征服了许多的电脑爱好者。但它其中所带的“资源管理器”却有点差劲,更甚至有的人觉得还不如Windows3.x中所带的好用。比如说在修改文件属性、与应用程序关联、拷贝文件等方面的不便。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个Windows下的文件管理软件,装上一用,不禁大喜过望:好用。她就是“Windows commander32”简称为“Wincmd32”。
如图(1)所示“Wincmd32”的主界面。从表面上看,它除了拥有“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外,又另外增加了许多体贴用户的功能:
1.在主菜单下方增加了一排图标,它们是一些常用功能的快捷方式。
2.图标下的两个窗口与Windows95所带的“资源管理器”中的窗口有些类似。但前者除了能完成后者的全部功能外,两窗口还可以互相独立操作,同时完成不同驱动器、不同目录中的文件查找,使文件拷贝更方便。两窗口互相配合可以实现文件的快速查看:在“显示”菜单中选择“快速查看”,一窗口显示目录与文件,另一窗口显示文件的内容(文本文件)。
3.对于压缩文件(.zip等),Wincmd32将之看作子目录,单击它可以进入压缩文件查看它所包含的文件,当然这些文件在解压缩前是不可用的。
4. 窗口下方显示被选取的文件信息。
5.在接下来的复选框中我们可以在其中输入想要的文件的路径,回车后该路径下的所有内容都会显示在一弹出式窗口中。
下面我们再从它强大的功能菜单中领略一下Wincmd32的风采。
如图(2)所示,图(2)是菜单条中“文件”项的下拉内容。从这上面,读者已能看出它的确与众不同。改变文件属性、改变与某程序的关联和压缩解压缩等都变得轻而易举,甚至连分割文件、合并文件也可以信手拈来。同时,还支持文件mine、uue、xxe格式的编码和解码。在“设置”菜单项的“选项”中提供了多达11个页框的内容,使我们可以对操作方式、显示方式等进行设置。页框中还提供“语言”框,这里面支持16种语言的显示,如英、汉、台等。在“压缩”框中,提供了对zip、arj、lha、rar、uc这几种常用压缩软件的支持,并以对话框的形式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操作。
以上只不过是“Wincmd”的部分功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用一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发现。

 

修改Windows系统的隐秘设置
软件名称 X-SETUP 2.0
光盘目录 \Share\Soft\X-setup
文章作者 深圳 郎福生
Windows系统自Windows95以来采取较Windows3.X所不同的注册表管理内部框架,使其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Windows系统的内部其实还包含了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设置,这些设置对于使用者来说也很有用,那如何去修改它们呢? 
最近,常常见到有的刊物介绍通过Regedit.exe命令来修改Windows系统的注册表内部参数,从而提高系统的效能的方法。此种方法修改的项目较少,且比较容易出错,更是不易记忆。若是给你一个不用记忆、可容易修改18项系统隐秘设置的利器如何呢?这就是X-SETUP 2.0 。下面简要说说它的安装和功能,相信大家很快能感觉到它的强大。
安装时找到安装信息文件单击鼠标右键执行安装,程序自动建立程序项即可。执行后,你就会看到那简洁的界面,上方有18个书签。其中的STARTMENU一项的SPEED的值由250修改为0,重新启动后你会发现菜单的显示速度如同硬件大升级以后一般。
MEMORY一项允许你把DLLS文件从内存中卸出,亦可保留更多的内存留给MS-DOS程序使用。这些对于编程和DOS下的游戏都很棒,也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利用率。
FILESYSTEM一项允许你自由设置CACHESIZE的值,并支持将长文件名向短的DOS格式的转换。
AUTORUN 一项中可分别设置自动运行的音频CD和自动运行的程序光盘。虽然按住左SHIFT键可抑制此类光盘的自动运行,但也没有如此来的一劳永逸呀。
MISC 一项更可以设置使系统不进入安全模式,从而跳过常常误报的SCANDISK常规检查。对于三键鼠标还能将中键设置为双击,并能看到你的WINDOWS产品ID。
SHORTCUTS一项能使你轻而易举的去掉所有快捷图标上难看的小箭头。并能不标注“快捷方式”几个字。而DOS的PIF文件的箭头亦可标注或不标注。
SYSTEMFOLDERS(系统文件夹)一项可以将你的打印机或是其他的硬件的设置情况放在任意路径的文件中,便于以后的修复。
CLEAR一项可清除临时目录、文件历史记录、运行的历史记录、图标、字体等五大方面的垃圾,使你的系统轻装上阵。
LOGOFFPICS一项可轻松的改变系统退出时的画面,只需选择更改,换上一幅320×400像素的BMP图像即可。(据笔者经验,启动时的画面也是如此规格,然后需更名为LOGO.SYS拷至C盘根目录下,覆盖原来的LOGO.SYS)。
PATHS 一项中分别可以设置缺省的CD-ROM路径和个人文件夹路径。
ENHANCED一项中的设置可以使你的窗口和字体更美观和实用……
还有一些功能,让人一目了然,这里不一一介绍了,每一项功能都有自己的妙处,更简单到只需鼠标一点,重新启动即可。比起运行Regedit编辑器轻松了许多,强大了许多。虽然长度不大,却容多个软件的功能于一身,并且支持Windows NT。有趣的是,安装后的程序组名为Tiny tools(少见的工具)!若想深入Windows 9X感受一番,不妨亲身一试。